子夜是几点到几点之间 茅盾子夜人物形象分析简介

2025-02-16       浏览次数:0
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
 微信截图_20250216224510

一、子夜主要内容及作者介绍
 
1.小说塑造了以吴荪莆、赵伯韬为首的众多人物形象,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同买办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及其历史命运,揭示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广阔的生活画面,展现了民族工业资本的社会悲剧。作品人物众多,情节丰富,描写细腻,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显示了左翼文学的实力。
2.这本小说因为书中有些专业的商业手段让人有些生畏,而且这本小说有些长,是一本十分厚的书,书中对当时中国资产阶级的生存现状和这些企业家之间的勾心斗角,对认识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,是一本不错的素材。
 
二、子夜简介:
1.《子夜》,原名《夕阳》,中国现代长篇小说,约30万字。
2.茅盾于1931年10月开始创作,至1932年12月5日完稿,共十九章。
3.有些章节分别在《小说月报》和《文学月报》上发表过。
4.半个多世纪以来,《子夜》不仅在中国拥有广泛的读者,且被译成英、德、俄、日等十几种文字,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。
 
三、《子夜》读后感
纵观《子夜》的情节,它是被镶嵌在一九三零年五月到七月这一真实的历史时空里的。它以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矛盾、斗争为主线,生动、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。开始,赵伯韬拉扰吴荪甫进行公债投机,而吴荪甫又联合其他资本家组成信托公司,想大力发展民族工业,因而与赵伯韬产生了矛盾。赵伯韬依仗外国的金融资本做后台,处处与吴荪甫作对,加上军阀混战、农村破产、工厂的工人怠工、罢工,尽管吴荪甫和同伙竭尽全力,拼命挣扎,最后也没有改变全盘失败的命运。这幕杯具说明,在帝国主义的侵略、控制、压迫下,中国的民族工业是永远得不到发展的。
 
四、《子夜》作者介绍
茅盾(1896年7月4日~1981年3月27日),原名沈德鸿,字雁冰。汉族,浙江桐乡人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、文学评论家、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,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,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。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。这是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,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,它毗邻着现代化的上海,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,这里成就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,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。
五、《子夜》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
吴荪甫是长篇小说《子夜》的主人公,是三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家的典型。作者用了许多笔墨,把他放到三十年代中国错综复杂的阶级斗争和社会关系中,放在典型环境中塑造了“这一个”民族资本家的典型。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资产阶级,因此,一方面他们受到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束缚,所以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;但是另一方面,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具有软弱性,所以他们又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。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两重性,决定了他们在大敌当前的时候,他们要联合工农对敌,具有一定的革命性;在工农觉悟起来的时候,他们以要联合敌人反对工农,具有作为反革命助手的反动。吴荪甫就是这种既有榨取工人血汗仇视农民运动的一面,又有抵抗帝国主义、买办阶级、发展民族工业愿望的一面,具有二重性的复杂人物形象。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自网络,仅作分享之用,侵删。
关键词:

新闻排行

热点楼盘

更多